思政花開沁滿園 ——陜西省“四個一”推動思政課均衡發展
■聚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三周年系列報道4
在陜西科技大學教授郗芙蓉指導幫助下,咸陽師范學院青年教師石艷嬌去年成功獲批2021年度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并發表學術論文,教學能力也明顯提升。
這是陜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對咸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幫扶成果,也是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全面推進思政課學校均衡、隊伍均衡、課程均衡、學段均衡等4個均衡發展的縮影。
“一盤棋”推進高校均衡發展
今年1月,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成功立項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后者由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聯合11所陜西高職院校馬院共同打造,在校際聯動中實現了思政課建設相互借力、共同提高。
受資源配置、辦學條件、教育理念等影響,陜西各個高校思政課建設水平差異較為顯著。為破解這一難題,陜西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夯實高校黨委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建立完善黨委會研究思政課、三級領導聽思政課、高校領導講思政課和聯系思政課教師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口幫扶普通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機制,不斷增強協同效應,推動全省不同層次、不同地域、不同類型高校思政課的均衡發展。
“一把尺”推進隊伍均衡發展
陜西以“一把尺”的高標準來提升隊伍質量,推進隊伍均衡發展。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比例配齊思政課教師,完善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系統,推動高校“一校一策”加快配齊思政課教師。
“大練兵”主題活動是陜西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最有影響力的活動。陜西推動實現“大練兵”從高校向全學段、從思政課向專業課、從現場觀摩向網絡觀摩、從教師“講好”向學生“學好”延伸,不斷豐富形式、拓展載體,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本領。
作為從“大練兵”賽場上成長起來的一名教師,第二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獲得者、陜西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標兵西安工程大學教師郭松深有感觸:“‘大練兵’活動常態化,引導教師‘比學趕超’,以練促學、以練促教,備好、講好、研究好思政課,深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融通、悟透、弄懂、做實,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陜西積極推動高校將獲得省級“大練兵”活動“標兵”“能手”稱號的教師納入學校職稱評審、評獎、評優體系,實施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搭乘這列“直通車”,長安大學思政課教師李婷被學校認定為“副教授”。全省高校嚴格按照不低于人均每月800元的標準設立崗位津貼,也進一步增強了思政課教師崗位的吸引力、榮譽感和獲得感。
“一條線”推進課程均衡發展
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思政課表上有了可供選擇的“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四史”系列課程,還有“《共產黨宣言》導讀”“中國紅色文化概論”“西遷精神與大學文化”“論語的智慧”等課程,豐富的課程體系,讓學生體驗到“自助點餐”學思政的快樂。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是陜西“一條線”推進課程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陜西依托7個思政課教學研究會,定期舉辦高校思政課教研創新論壇,分課程召開教學設計交流會、教學熱點難點解答會、教學方法研討會和教學經驗分享會等,打造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精品課程,將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灣精神、西遷精神等有機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陜西還加大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力度,實現思政課教學從實體課堂向虛擬課堂、實踐課堂、社會大課堂延伸。2020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創客思政室即“虛擬仿真實驗室”建成投用,主要用于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沉浸式教學體驗活動,深受學生歡迎。
“一體化”推進學段均衡發展
“同為思政教師,李善婷老師的比賽課、常態課中所呈現的對素材的挖掘深度、選用的精巧讓我自愧不如。”這是今年1月,西安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西安市教育局組織開展的“同心戰疫思政大講堂”線上公益培訓活動眾多留言中的一條。連續8天線上培訓,每天參與人數都在2000人左右,聽課教師學段覆蓋大中小幼,反響熱烈。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著眼于一體化思政課教師培養優勢,組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究與建設中心,開設“紅燭名師論壇”“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標兵延時講堂”,經常邀請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名師給學生作專題講座。在漢中市大中小學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集體備課會上,來自陜西理工大學、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漢中武侯中學、漢中北關小學等大中小學的7名思政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探討提高思政教學的銜接性、貫通性、漸進性。
類似的活動如今在陜西廣泛開展。全省11所高校馬院聯系指導11個市(區)教育局,通過建立教師交流研修機制,結對開展思政課教研科研、教學一體化成果展示觀摩活動等,促進大中小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互鑒。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