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清單”打通教學難點堵點 ——江西推進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2  閱讀:次   |
42.9K

  ■聚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三周年系列報道2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抬頭率不高、點頭率不高……高校思政課建設存在不少難點堵點。”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看來,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

  如何聚焦難點,打通堵點?江西省創新路徑,通過挖掘問題、構建專題、組建團隊跨校授課等方式,積極推進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

  據調查,改革實施以來,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滿意度達93.11%,對思政課教師的滿意度達95.02%,較2019年,同比分別提高11.7和15.7個百分點。

  從“被動灌”到“主動思”

  “以前上課,經常是我們老師在上面講得揮汗如雨,下面學生們反響平平。”來自江西財經大學的一線思政課教師程艷坦言。

  怎樣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如何真正找到問題,解答學生思想困惑?

  江西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應運而生:全省范圍內選出8所牽頭高校,把思政教材中的理論轉化成一個個現實問題呈現出來,進行理論體系建構和教學設計,分別開展課堂教學、示范教學暨集體備課觀摩,通過挖掘問題、構建專題、組建團隊跨校授課的方式,試點開展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

  為實現課堂教學從“被動灌”向“主動思”轉變,分析提煉問題、凝聚成專題成了改革的重中之重。

  聚焦教學重點難點、學生關注點困惑點、社會焦點熱點等方面的“問題清單”,打破教材原有體系,將教材體系轉化為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教學體系,打造前后銜接又相對獨立的問題式專題。“以我校承擔的‘思想道德與法治’為例,最終凝練出53個問題鏈。”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基礎教研室主任李根壽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化教學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打破高校間行政壁壘,4門課程按照就近原則,組建15個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共同體,每個課程組為一個改革共同體,明確一個組長高校,統籌負責本門課程的全省推進工作,形成了“組長+牽頭+參與”的改革共同體,凝聚專題、編寫教案、創新講授,經常集體備課,反復打磨教學專題設計,編制教案和課件,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協同”

  “一開始我們還會在集體備課中就‘學生會不會問起這個問題’而爭論,隨著工作的推進,我們更多將關注點放在‘如果學生問起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回答好’。”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始發介紹,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改革首先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備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建立“周—月—季—學期—學年”工作機制,改革共同體中組長高校、牽頭高校和參與高校的教研責任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并邀請高中學段教師和中小學政治教研員參與集體備課。

  “要讓學生信服,道理一定要講出來,而不是念出來,只有講出來的才能讓學生相信。”“問題的設計應立足教材,不能一味追求課程的‘熱鬧程度’,拋出的問題要能收得回來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在打磨課程的過程中,上述觀點逐漸成為共識。

  新春伊始,江西財經大學便組織起“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集體備課會。

  校址遠離市區的江西服裝學院主動申請加入江西財大的課程組,每逢集體備課會,三五名教師就需要提前3個小時出發。

  “前輩們毫無保留地分享與傳授,我們將學到的教學思路、教學經驗通過集體備課會、教學示范課等方式帶回去,進行推廣,迅速提高了自己學院教師的教學水平,效果顯著,成績突出。”江西服裝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龍龍認為,受益于集體備課,在2021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大中小學紅色文化課程教學比賽中,學院榮獲了3個一等獎,創歷史新高。

  截至目前,江西省已累計舉辦118場集體備課、120余場聽評課活動、63場教學展示。

  從“立足課堂”到“超越課堂”

  最初只需要面對自己學校的學生,后來登上周邊理工科院校的講臺,現如今還要定期到南昌職業大學上課,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吳郁琴的思政講堂“越來越大”。

  不同層次的學校、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不斷出現新的問題,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教學改革共同體內還組建若干個教學小組,每個小組結合教師專長,推選1—2名主講教師。目前,全省各片區共推出278名主講教師,每名教師只講授一個或幾個“拿手”專題,在片區內交叉“上門送教”。

  邀請方志敏烈士女兒方梅走進校園,講述父輩的英雄事跡;師生走訪紅軍征兵處舊址等地,在“一線課堂”中追尋紅色革命歷史,汲取前行動力……作為全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牽頭單位,南昌航空大學不僅探索出完整的課程整體設計和實施方案,還積極探索體驗式、沉浸式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探索、體驗與感悟中,實現入腦入心。

  組織思政課教師開展“一線課堂”活動,1086名教師深入江西農村企業社區,從中挖掘465個一線故事,打造191堂精品微課,進一步豐富了思政課教師專題教學的案例資源。兩年來,改革高校還在學生中常態開展“紅色走讀”活動,跨校聯合舉辦“可愛的中國”“百年中國變遷與發展(1921—2021)”等43場專題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實施“我看我說我行”等10余項社會調查項目,10多萬名大學生走進33個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感受偉大變化,在潛移默化中增進認同。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

yy8090无码亚洲成a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