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學院“格;ā敝Ы虉F隊八年接力援藏—— 跨越三千公里的“青春接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3  閱讀:次   |
42.9K

  “我志愿做一名光榮的‘格;’赴藏支教隊員,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爭做‘四有’好老師……”近日,平均海拔3900米的西藏瓊結縣又迎來一批新面孔——湖北文理學院第十三批“格;”赴藏支教團隊5名隊員,跨越3000公里來到瓊結中學,開展為期半年的支教活動。

  8年接力,13批68人次,他們莊嚴宣誓、賡續奮斗,在時代接力中遞出“青年”的重要一棒。

  接力志愿服務

  “春天在哪里呀……”3月28日上午,瓊結縣雙語幼兒園大(2)班教室里,稚嫩的童聲響起,這是支教隊隊員張桃香在教孩子們唱兒歌。從課前觀看優秀教師教學視頻、自己彈唱歌曲、準備相關圖片到如今站上三尺講臺,張桃香已經逐漸適應了“老師”的角色。

  同為支教隊員的尹明慧說,為實現自己的支教夢想,大一時她主動擔當學校“格;ㄖ”展廳講解員,終于在大三時競選成為“格;”支教隊員。“為藏族的孩子們播下知識的種子,傳遞愛的能量。”這是支教隊員們共同秉承的信念。

  早在2014年春季,湖北文理學院為響應國家關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經過層層選拔、考核、培訓,選出4名大學生志愿者組成首批支教團隊,到西藏瓊結縣義務支教,并將團隊命名為“格;”支教團隊。

  在湖北文理學院,用青春擁抱雪域高原的人不在少數。截至目前,“格;”支教團隊中有7人畢業后繼續留藏工作。在他們的影響下,學校70余名非支教團隊畢業生進藏就業創業,在西藏奉獻自己的青春。

  合力促學生成長

  鼓聲、歌聲、加油聲、歡笑聲……每到下午第四節課,瓊結中學的校園便歡騰起來,支教教師們“激活”了學校一些原本閑置的儀器設備,給孩子們帶去了更多課堂之外的知識,也增添了不少興趣愛好。

  “格;”支教團隊在筑牢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學校支持,豐富課程內涵,與學校教師組建了合唱、美術、街舞、科創等十幾個學生社團,全校90%以上的學生參加了社團。第一屆藝術繪畫展、第一支合唱隊、第一個葫蘆絲演奏團、第一支校園武術隊、第一期校報……8年來,許多“第一”相繼誕生,“格;”支教團隊給藏族學生打開一扇外面世界的窗戶。

  “我上的最后一節課是美術課,當時很多學生都哭了。”首批支教隊隊員戴昊奇回憶說,當地很少有音樂教師和美術教師,學生對他特別依賴。下課時學生扯著他的衣服挽留,從三樓走到一樓,他足足用了16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支教教師,我會尊重學生的興趣,并激發他們的潛力。我堅信,給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他們會飛得更高、看得更遠。”第九批支教隊隊員彭闖介紹,藏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支教教師就是要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助力民族團結

  “我經常去學生洛桑多吉家幫他補習英語。一天補習結束后,洛桑多吉的爸爸執意送給我一串曬干的金黃色蘑菇,說聽說我剛手術出院,讓我補補。”連續參加第四、第五批“格;”支教團隊的黃亞鸝至今被一件事情感動。這串蘑菇是這位藏族父親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帶找了一整天才采到。“這串蘑菇是一份認可、一份藏族同胞的真情。”

  8年前,支教團隊需適應氣候差異、飲食不適、學生基礎較差等種種問題。如今,教育設備、設施,教學場所一應俱全,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相繼開設……8年來,在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漢藏民族大團結在教育援藏、城建支藏、漢藏交流中逐漸緊密。

  “赴藏支教的意義不僅僅是支教教師給藏族學生上了多少堂課、開展了多少活動,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增進友誼、促進民族大團結的橋梁。”第十三批支教隊隊員尹明慧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

yy8090无码亚洲成a人片